翻阅内府监的奏报,朱由检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通州兵工厂一名工匠提出改进活门铳的建议,吕祥采纳了他的建议,请求改进活门铳。”
“好啊!这可真是好啊!”
“这才是我大明的工匠啊!”
对船舶集团的造船工匠很失望,但是对通州兵工厂的工匠提出改进活门铳的建议,朱由检非常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在他的政策下,通州兵工厂开始展露出了活力,大明的火器设计不再只依靠几个天才工匠,而是群策群力。
非常高兴的朱由检,向王承恩道:
“这个徐利铁是什么来历?”
“一定要重重奖励此人!”
“朕要让所有工匠都知道,他们为大明立功,都会得到奖励。”
王承恩清楚皇帝的喜好,要不然也不会特意把此事奏上来。眼见皇帝如此高兴,他脸上陪着笑道:
“徐利铁的来历可不简单,他是去年狙击队从朝鲜招募来的。”
“因为在战场上立了功,被授与上造士勋级,已经是中级工程师。”
“他调教的火铳,一向是狙击手和神射手抢着要的。”
“吕公按他的建议改进活门铳后,滑膛的活门铳也能打得更准。”
朝鲜工匠是大明着重保护的对象,在去年建虏入侵时大多被运到了大明。
等到建虏退走后,这些工匠有的故土难离回朝鲜了,更多地却选择把家人接到大明来。
拥有大明勋爵身份的徐利铁,就是其中之一。在朝鲜只是良民的他,根本就没有出头机会。
所以他理所当然地留在大明,获得了大明公士身份——
这个公士包含的不仅仅是捐纳的公士,而是所有获得勋级、爵位、官位、功名的人,也可以说是士绅。
拥有被选举权的公士,在这次大造黄册统计户口时,和只有选举权的公民、没有选举权的居民和贱民区分,属于大明四民之的士人。
徐利铁拥有上造士勋级,在大明自然属于公士。不但拥有被选举权,还有做官的权力。他的上造士身份,地位就等同从八品。
有这样的前程,他当然不会再回朝鲜。尤其是他的弟弟徐七福来到大明后,他在朝鲜就没有了亲人。对朝鲜自然没有丝毫留恋,选择归附朝鲜的宗主国大明。
也因为此,他通过了严格的审核,得以加入通州兵工厂,打造大明最先进的火器。
活门铳的精确型号,就是他制造火器时琢磨的。在没有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了火铳的精确度,让吕祥都为之赞叹。
也因为此,吕祥建议结合军中使用的反馈,把后装火铳二式改进为三式。设计师除了他之外,徐利铁等人也名列其中。
朱由检对此当然准许,并认为吕祥的做法很好,应该形成制度: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普通工人在设计上或许不如技术人员,但也多有奇思妙想出现。”
“今后的技术改革中,要实行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三结合会议,探讨如何技改。”
“这件事要形成制度,就像士兵委员中产生的士官长,能参加军中集议会一般。”
这是他参考后世的鞍钢宪法,定下的三结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