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了。”
“张溥立下了大功啊!”
看着苏州雇工和雇主达成的协议、还有收上来的官田和赋税,朱由检感叹道。
对于当前的大明来说,没有什么比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
借着张溥率领雇工挑起的风波,朱由检成功改变苏州局面,开始在南方试行一税制。
这是能彻底解决财政问题的大举措,将来成功之后,能够让朝廷不再为财政问题殚精竭虑、增加小民负担。
连年遭灾的北方,也能因此缓一口气,把能征收上的税款都用于赈灾和移民。
可以说,这才是朱由检最关心的事情。雇工的事情虽然长远来看更重要,但对当前的朝廷来说,却远远不及试行一税制。
除此之外,让朱由检关心的就是大明与荷兰有关南洋的协议。
在又一次成功击败荷兰人,逼迫荷兰人承认大明对近海的控制权后。荷兰人已经认识到,要想和大明做生意,就必须和大明签订合约,结束眼前的战争状态。
否则他们不但无法和大明贸易,甚至满剌加的航线,都会受大明威胁——
在这个浅浅的海峡里,荷兰人的远洋战舰并不占优势,料罗湾海战等近海战争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继续和大明对抗下去,荷兰人将不得不绕道,在南洋的近海一直受到大明威胁。
这让他们不得不正视大明的实力,签订了相对平等的合约。
摆在朱由检面前的,就是郑芝龙等人,与荷兰人签订的最终协议:
“第一,大明与荷兰和平共处,在南洋的军事行动需要通报另一方。”
“第二,大明与荷兰互相尊重,对各自藩属和势力范围予以承认。”
“第三,大明与荷兰互惠互利,相互通商贸易,大明解除对荷兰的贸易封锁,荷兰亦不得阻止大明商人在南洋的贸易。”
这一条款,是荷兰人最关心的,也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
他们只想让大明解除对荷兰的贸易封锁,却不想让大明商人去南洋贸易:
以前,他们仗着贸易垄断,能够肆意操纵南洋货物的价格,甚至把某些不值钱的货物,卖出一个天价来。
但是大明商人来了之后,他们这个方法就不灵了。大明商人会用低廉的价格,冲垮他们好不容易营造的局面。
所以荷兰人强烈要求废除这个条款,认为双方的贸易应该局限在香江岛自贸区,南洋的贸易应该由他们垄断。
郑芝龙等人对此自然不会同意,他们虽然更重视的开藩占据土地,对贸易也不会忽视。毕竟谁都知道海贸赚钱更快,远非辛辛苦苦种地可及。
最终,在经过激烈争论后,郑芝龙等人代表大明承认了荷兰人在香料等行业的主导权,同对方勉强签订了这个条款。
但是朱由检预想中的大明与荷兰互为最惠国,那就无疾而终了,甚至没有被提出来。
这让他不由心中叹息,知道大明与荷兰,将来免不了还有争端:
『荷兰人狼子野心,对这一仗的失败不服气啊!』
『或许几年之后,大明与荷兰还会生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