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小燕文学>崇祯重振大明 > 第730章 爵士等级调整(第1页)

第730章 爵士等级调整(第1页)

确定在少府寺组建国资委后,朱由检才继续设立行署的问题:

“无论是征税还是经营企业,他们都属于经济活动。”

“所以太府寺、司农寺、少府寺的行署设立,要看各地的经济联系。”

“暂时不用全设,只在主要经济圈设立。”

取出一幅地图,朱由检指着江南说道:

“目前来看,大明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是在江南一带。”

“这个江南如何定义呢?依朕看最核心的是苏松,外围是江南巡抚所辖的南京应天府和常镇二府,以及浙江的杭嘉湖三府。”

“合称苏松常镇南杭嘉湖八府,都在长江三角洲或太湖周边。”

在地图上划了一个范围,朱由检继续道:

“这片地方以太湖为中心,通过太湖水系联系周边,可以称为太湖经济圈。”

“朕打算以江南巡抚兼任太湖巡阅使,负责疏通水路整修水利,加强太湖经济圈的联系。”

“巡阅府设税务司,由巡阅府和南京太府寺直管,统一太湖经济圈、尤其是太湖水路的税票,作为工商业一税制的试点,避免重复征税。”

“如果太湖经济圈做的好,就以南京太府寺、司农寺、少府寺为南方行署,管辖南直隶和江西、浙江这一带。”

不像太仆寺和卫尉寺那样直接在全国设行署,而是先以南京衙门为基础设立南方行署,可见皇帝对三寺设行署的慎重。

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三寺设立地方机构的想法,很有可能夭折。

不愿看到这点的翟凤翀说道:

“臣以为不但南方要有试点,北方同样要有。”

“海河巡阅府已经设立,可以在北方设立行司农寺,走水路帮助粮食转运。”

朱由检想了一下,认为只在江南设经济圈试行也不好,遂道:

“不用局限在海河流域,可以扩大到整个北直隶。”

“整个渤海和海河区域,都可以试行一税制,称为渤海经济圈。”

“今后北方展的重点,就是渤海经济圈,尤其是京津永一带。”

说到这里,朱由检看着地图继续道:

“三角公路修成后,顺天府提议把永平府并入,作为永平行署。”

“朕看大凌河防线稳固后,山海关一带的防御压力已经不是那么大,可以把永平府并进来,由顺天巡抚统一负责山海关西面的长城边备。”

“京津永这个地方以后都在顺天府,要像太湖经济圈的苏松杭一样,成为渤海经济圈的核心。”

这是朱由检参考京津唐、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设立的两个重点展地带。打算把它们打造成工业基地,展为城市群、经济圈。

税收自然要率先统一,促进区域内的工商业展。

群臣对皇帝的远景规划自然不知,但是他们却认为南北方各一个试点很合理。

两地在朝廷的政策下也率先力,成为大明最先完成市场化、商品和人员自由流通的区域。

大明的工商业也属这两个地方最达,而且各有侧重。

其中,京津永因为受朝廷影响大、煤铁资源丰富,主要靠朝廷投资展重工业,国有企业强大。

很多朝廷直属的国企总部设在这里,巨企数量众多,影响力遍及世界。

苏松杭则因为民间富庶、人们思想更活跃,以商贸和轻工业为主,小微企业数不胜数。

尤其是和雇工协会有渊源的个体户协会,在江南实力强大,可以保护个体户不受骚扰、不承担额外税费。

对雇工的保护也做得好,还经常组织培训,很多雇工就是通过学习成为个体户,进而建立企业,实现身份转变。

两地也成为大明最达的地带,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

这个未来朱由检有所预料,因为他就是这样故意引导的。把重工业放在控制力强的北方,南方则主要展轻工业。

朝堂上的大臣就难以想到这些了,他们只是以为皇帝要多收工商税。

却不知多收工商税的前提是展工商业,大明重视工商的国策,开始从此确立。

——

农业和工商业一税制改革的消息,先传到了江南,在这里展开试点。

曹文衡看到自己被任命为太湖巡阅使的消息后,颇是有些兴奋。

虽然这个职权和江南巡抚区别不大,却代表了皇帝的肯定。代表着他在江南的所作所为,皇帝记在心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