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改征营业税外,朱由检对商税的重大调整,那就是同样实行一税制。
大明的商税三十税一说起来并不高,但是仍有很多商人抱怨,那是什么原因呢?
除了一些商人不愿纳税的因素外,就是因为商人是会走动的,有可能在这边交了税那边还要交,被重复征收商税。
关税在财政中的百分之二占比,也是这样来的——
每过一个税关,都会被征一次税。
有权有势的大商人能用各种手段逃税,或者只缴纳三十税一的商税。
小商人可就不行了,有可能被重复征税数次,实际税负远名义上的三十税一。
所以朱由检一再强调,对营业额一百元以下的个体户免税。对于营业税的征收,则按属地管理:
“营业税应该向注册地申报,每年二月到八月申报上一年度税务,向税务机构预约时间。”
“逾期由税务机构警告,并且征收滞纳金。当年未完成上一年度申报的,以偷税漏税处理。”
“平时税务人员不得骚扰企业,干扰企业经营。”
“具体的总公司、分公司,以及营业额主要在外地的公司税收如何算,太府寺摸索出方案来。”
太府寺卿董应举闻言领命,又听皇帝说道:
“内地税关要裁撤,以后只向出入边境的货物征税。”
“今后关税主要就是海关税,还有边疆的边关税。”
“境内往来流通,不再征收关税。”
“大明都要和藩属统一市场了,不能内部的市场还不统一。”
这种减税的事情,群臣大多是赞同的。
当年万历皇帝增加税关征税,没少受到他们抨击。
如今皇帝要裁撤内地的税关,他们怎么可能反对。
但是太府寺卿董应举却为难了,说道:
“关税占比虽少,到底也有二十多万。如果各地税关裁撤,赋税总额就低了。”
“还有海关和边关税收,是不是应该完全归太府寺?”
海关总署目前是户部和海军部共管,还要分一成给内库。
朱由检不想改变这个局面,反问道:
“没有海军和海警配合,户部能征收到多少海关税?”
“边关税也是同样,没有边防军配合怎么收?”
这下董应举无言以对了,朱由检继续说道:
“税务总署可以成立专门的边关署,和边防部一起负责征收边关税。”
“具体怎么分配,你们自己协商。边关税要加强征收、严查走私,配合边防政策,而且要全部用于边防和边疆建设,防止某些人为了税收不顾边疆安危。”
董应举对此无法反对,但是心下却无奈了。因为他知道这样太府寺就变成了给边防部打工的。无论名义上分到多少,最终都要拨到边疆地区。
这让他顿时丧失了和边防部争夺的动力,打算仿照海关总署的税收分配。
朱由检则在考虑重复征税的问题,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完全避免重复征税是很难的事情,否则会出现大量偷税漏税。
为了减轻小民负担,他又继续下令道:
“个人用扁担或人力车贩运的货物,凡是在十石或一千斤、价值百元以内的,尤其是粮食、蔬菜、渔获等食物,一律不得征税。”
“各个城市还要留出专门的摊位给这些人,摊位费要尽量低。”
“被多征税或重复征税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保留税收凭据,在税务申报时申请退税。”
“太府寺要专门留出一部分税款,退还重复征收的部份。”
这无疑加大了太府寺的工作量,虽有很多大臣赞同,太府寺卿董应举却询问道:
“工商税是和地方分享的,朝廷这边退了,地方要不要退?”
“如果都退的话,事情太繁琐了,朝廷和地方都要增加很多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