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人是不是太多了?”
“这么大规模的出兵,朝廷恐怕不会同意。”
辽东提督尤世禄质疑道。
他知道朝廷现在的策略是以小规模战斗为主,避免大规模决战。
尤其是洪承畴在朝鲜指挥大军连建虏的后军都没留住后,这个策略就更坚决了。
今年建虏西征,朝廷都没有趁机出兵,也没有派出大军去草原上救援。
显然是认为现在的大明军队无力和建虏大规模野战,所以把战斗限制在小规模。
尤世禄这个说法,隐隐表示出大规模决战的反对之意,赵率教反驳他道:
“一万人不多不少,作为前锋正好。”
“当年宁远守城,前线不就有一二万人吗?”
“建虏不来则罢,来了就和他们大战。”
孙承宗也倾向于派遣一万人,他之前提议修建大凌河城时,就是以这个兵力规模估算的。
如今赞同赵率教,未尝没有向朝廷显示:用自己的办法也能取得胜利的意思。
毕竟在他看来,大凌河堡的三千人都能在建虏强攻下守住一个月,赵率教这样的宿将率领一万人别说守城了,和建虏一个旗决战都没问题。
毕自肃虽然也有一些意见,但他这个护军使职责主要在军政上。在具体如何指挥上,他是没有多少言权的。
督师孙承宗下了决定,他就只能执行。
这是皇帝为了统一辽东事权,给孙承宗的权力。
尤世禄这个辽东提督都是孙承宗推荐的,此时孙承宗决心已下,他也只能服从。
不过他还是提建议道:
“前锋副总兵金国凤善守,而且辅助大凌河守军修建了大凌河二号堡等堡垒。”
“末将以为他可以做先锋副将,负责在牛庄筑堡垒。”
这话说得孙承宗有些不渝,就连赵率教也以为尤世禄是在小看他。
想他赵率教作为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的守将,难道还需要他人教导如何守城吗?
内心一直不服尤世禄做提督的他,当即就愤然道:
“尤提督是看不起赵某吗?”
“本将可以保证,誓与牛庄共存亡!”
还问尤世禄要不要签军令状,打算借助收复牛庄、甚至进取辽阳的功劳,挣来一个爵位。
尤世禄被他这么逼问,一时也不好再质疑。
孙承宗打圆场道:
“金国凤既然善守,可以把他调山海关,作为山海关副总兵统领守军。”
“他再加上马世龙,山海关应该无忧了。”
这是孙承宗为防止山海关出问题,所做出的准备。
毕竟上次他派马世龙出征,一场小败的柳河之战就被传言损兵数万人。以至于京城震动,惟恐建虏打破山海关。
他这次就要先稳固山海关防御,避免前线战事出现波动,就被朝廷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