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孝廉呲着牙笑,“行军打仗,武艺高强可不算什么,还需熟读兵法。你看公子打的不就是兵法吗?我跟在公子身边多年,却还不曾学得公子一二的本事,这是我的短处,我得好好钻研。”
小七笑道,“将军一定行。”
裴孝廉肃色道,“今日就来与你告别,只是不能跟着你了,你要尤其小心魏夫人。”
小七点头,“将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真高兴。但我一穷二白,没有什么能给你的。”
她想起院中廊下就堆着许多青萝卜,赶紧道,“你等一等,我送你一样东西。”
那北地的男子应道,“那我等着。”
她起身到了廊下,拍掉覆在萝卜上的一层厚厚的冰霜。
是了,就连这廊下的萝卜也冻上了一层冰霜。
到了案前,借了裴孝廉劈骨吃肉的匕首,切下薄薄的一层,外头虽冻住了,内里仍旧青翠欲滴。
她就伏在案上,伏在案上雕刻这一小块萝卜,圆圆的一圈青皮里,雕出了“平安”二字。
小七笑,“我是个穷人,但有一颗盼你好的心。但愿你平平安安地,活着回来。”
她是个穷酸的人,难得她的朋友们从来也不曾嫌弃过她一丝半点儿。
她看见那北地的汉子眼里一湿,接过平安萝卜小心地捧在手心,好一会儿没能说出话来。好一会儿后取出帕子,仔仔细细地包了起来。
他也笑,他说,“这是我最宝贝的东西。”
言罢转身就要走了,临到了门口,忽又顿住了步子,转过身来说道,“我想一句话来,要告诉你。”
小七也起了身,“你说。”
裴孝廉欲言又止,“我接你渡江后,公子一五一十地问了我,公子问我,你有没有提起谢玉来。”
小七坦然望着裴孝廉,她问谢玉的事,不怕旁人知道。
裴孝廉低下声道,“我有心护你,但你知道,裴某是不会在公子面前说一句谎话的。因而公子问我时,我不答,公子便是知道了。”
他顿了一顿,“难免要认为你等在江边,不过是为了等大泽君的消息。”
小七微微点头,“将军待我好,我知道。”
那北地的汉子冲她一笑,“你顾好自己,不早了,我这就赶紧走了。”
说完了话,便掩紧了门走了。
小七兀然坐着,也不知坐了多久,起身推门,看见公子许瞻立在正堂廊下,正朝着此处看来。
也不知立了有多久,也不知看了有多久,只知那厚厚的裘皮大氅上落满了皑白的雪。
隔着雪幕,她避开了那人的目光,仓皇回了耳房。
就如何安置处理战俘和百姓,军中两派尖锐对峙。
一派主张屠城。该派系主要代表人物为主战的将军,其认为大军攻破城池,最首要的应是接管城防,稳定人心,因而不问老幼妍丑、贫富逆顺,皆应诛之,略不少恕。
其理由有四。
一来燕军深入楚国腹地,人多粮少,必须掠夺兵马财帛,以战养战,为大军南下征战提供给养。
二为施加压力,威慑敌人,迫使楚人尽早投降。
三为降低风险,便于控制城池和战后管理,以免被城中楚人掣肘。
四为屠戮人口,削弱敌方,历来征战无不是为了掠夺土地、城池和人口,屠了城便是消灭了楚国的战争潜力,为何不屠?
凿凿有据,井井有法。
(“齐师败走。。。。。。晋追,遂围临淄,尽烧屠其郭中”,公元前557年,晋国攻打齐国,齐国战败,晋军包围临淄并大肆屠杀城中百姓,是史料中最早的屠城记载。而在秦汉三国的屠城高发期明显集中于政权更替时期,据统计,秦汉四百余年,发生的屠城总计42次,约50座城池被屠)
另一派主张妥善安抚,将楚人收为己用。该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公子帐前幕僚,其认为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而屠城必将使公子尽失楚地民心,亦必驱迫本已归降的城中楚人发起武装暴动,进而迫使燕国大军留下维持治安,牵掣大军南下。(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出自《荀子·议兵篇》,意为兼并别国领土容易,但凝聚吸收很难)
听闻这两派针锋相对,从渡江之后便始终争论不休,但自南下以来,公子许瞻并不曾屠城。
听说他的政策是,顺刃者生,逆刃者死,奔命者贡。
(出自《荀子·议兵篇》,意为对不战而退的敌兵不追捕,对抵抗的敌军不放过。顺着我们的刀锋转身逃跑的就让他活命,对着我们的刀锋进行抵抗的就把他杀死,对前来归顺的就赦免其罪)
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擒,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
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
但楚地游侠剑客甚多,前来刺杀公子许瞻的已有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