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华灯初上。
立政殿内,烛光摇曳,将层层纱帐映成温暖的橙黄。
李世民躺在长孙皇后的凤床上,双眸紧闭,呼吸平稳,已陷入深深的梦乡。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她手中的银针在布料间穿梭,一针一线,细致入微。
她不时地回头看看熟睡的李世民,眼中满是温柔与关切。
寝殿内静悄悄的,只有李世民那沉重的呼吸声在回荡,仿佛能听见时间缓缓流淌的声音。
没过多久,长孙皇后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陛下,时候不早了,该用晚膳了!”
长孙皇后轻声喊道,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柔而又不失庄重。
李世民从睡梦中惊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着眼前的长孙皇后,问道:“这就到晚上了么?朕竟睡了这么久!”
“是啊,陛下看来今日很累啊?”长孙皇后轻声道,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李世民的深深理解。
“还好吧,主要是凌游那小子在吐蕃那边搞事情,让朕有点心累。”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针线,好奇地问道:“哦?凌游又干出什么事情了,竟能让陛下感到心累?”
“观音婢,你有所不知。”李世民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初商议的是以怀柔之策拉拢吐蕃小部落,凌游那小子也确实做到了,但是,他拉拢完人后,并没有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反而在吐蕃边境开始修建城池,说是要给那些归顺过来的吐蕃人住,你说,他这不是胡来么?”
长孙皇后听了,微微一笑,说道:“陛下,依臣妾之见,凌游此举并非胡来,有了城池,那些吐蕃人才能更快地融入咱们大唐,成为我们的一份子,这不是挺好的一件事么?”
“话虽如此,可是凌游这小子把城修得太好了!”李世民皱了皱眉,继续说道:“据李积传回来的消息说,新建的城池看着比松州城都要高大坚固,若是那帮吐蕃人只是在欺骗我们,假意投靠,利用我们的善意和慷慨来增强他们自身的实力,那我们不是白白送了他们一座坚固的城池么?到时候,他们一旦反悔,我们可就得不偿失了。”
长孙皇后听了,轻轻地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背,安慰道:“陛下,你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凌游那孩子做事,你还不放心么?他既然敢建城,那就肯定有他的道理和办法来管控那些吐蕃人,你呀,就别太操心了。”
李世民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
他笑着看着长孙皇后,说道:“看来观音婢对那小子很有信心啊!”
“难道陛下对他没信心么?”长孙皇后俏皮地反问道。
“哈哈!知我者,观音婢也!”李世民哈哈笑道,他紧紧地握住长孙皇后的手,眼中满是深深的爱意和信任。
“不过,朕还是有些不放心。”李世民担忧地说:“毕竟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朕决定派李积前去查看一番,确保万无一失。”
“陛下英明。”长孙皇后点头赞同道:“有李积将军在,相信一定能够妥善处理此事。”
数日后,李积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吐蕃边境。
他站在新建成的城墙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
这座城池在凌游的监督下,建造得固若金汤,仿佛一只巨兽蛰伏在边境之上,守护着大唐的安宁。
李积微微点头,对凌游的办事能力表示赞许。
他又详细询问了凌游关于城池的各项细节,从城墙的厚度到城内设施的布局,都一一了解清楚。凌游不仅将城池建造得坚固无比,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同化吐蕃人。
他设立了学堂,让吐蕃的孩子们学习汉字和大唐的文化,他还鼓励吐蕃人与唐人通婚,促进两个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这些措施使得吐蕃人逐渐适应了唐朝的生活方式,对大唐的归属感也日益增强。
李积将所见所闻如实汇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听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长出一口气,道:“凌游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与此同时,禄东赞也察觉到了松赞干布的变化。
自从钦陵从王宫回来后,他就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笼罩着自己。
那些曾经向他靠拢的大臣们开始疏远他,就连他的门生弟子也与他保持距离。
禄东赞明白,这是松赞干布开始忌惮自己了。
他回到家中,召集家人嘱咐道:“从今以后,你们都要收起以往的嚣张气焰,低调行事,不要给别人抓住把柄。”家人听后,都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一段时间后,松赞干布终于找了个由头将禄东赞召进王宫。
他明里暗里都是想让禄东赞主动放弃手中的兵权。
禄东赞自然明白松赞干布的意思,他心中悲凉无比,但脸上却露出顺从的表情,表示愿意交出兵权。
然而,在交出大部分兵权后,禄东赞并没有真正放弃自己的野心。
他暗中策划着一场阴谋,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夺取政权。
他利用剩余的力量,联络了一些对松赞干布新政不满的旧贵族,还有大臣和将领,共同密谋政变。
松赞干布虽然表面上放松了对禄东赞的警惕,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暗中观察着禄东赞的一举一动。
他秘密派遣了心腹监视禄东赞的动向,准备在禄东赞有所行动时将其彻底铲除。
一场关于权力的较量正在暗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