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里今年种的麦子多,承包的四十亩地,加上自己家的十亩口粮田都种了麦,油葵和苞米就种了一点。家里就那几口人根本割不过来。」陶大强说道:
「我这边要打场也没空过去帮忙,龙哥你有空过去给割了,我这边直接把钱给你。」
「行。」有生意上门李龙自然不会拒绝。五十亩割半天,一百块到手,这样赚钱还是挺开心的。
现在队里的麦子排到了三天后,李龙也没给多插队的,小本子上记下,给陶大强说道:
「明天下午吧,明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割完看看给家里打场的,既然这样就过去给你丈人家里割了。
还是那句话,让提前把地里的梗子平了,不然我收割机进地割一半割不了,耽误时间就不好了。」
这样的事情这两天也生过,队里有人找李龙割麦子,李龙就提前说好让对方把地里的梗子平了,不然收割机过梗子的时候割不到,会把麦子压掉的。
结果就有人把这个当耳旁风不在意,李龙在收割的时候连碰到两个梗子,把他气的直接起了脾气,人家还只能陪着笑赶紧去平梗子。
有些人是坏,有些人是懒,还有些人属于上一世网络上常说的那种,智商不够,托社会主义的福给好好生下来且平安长大了。
放旧社会都是活不下来的。
听不懂人话嘛。
陶大强自然知道什麽该做什麽不该做,急忙答应下来,然后骑着自行车去给老丈人家说去了。
李龙这边按部就班天天开着拖拉机去收割麦子。队里不少人家乾脆就不割了,就等着李龙过去给割了然后捆。
谁都知道割麦辛苦,队里人因为李龙去年和今年搞出来的几个大活,加上本身土地面积比较多,所以相对而言比其他村里人要有钱一些。
因此每亩地两块钱的收割费在他们看来并不算贵,能省下不少时间,还能不用那麽辛苦,何乐而不为呢?
只有一些老人骂用了收割机的孩子和亲戚是败家子,才吃上几天饱饭就开始想着偷懒了,想想他们当年是如何如何的辛苦。
这样的话传到李建国耳朵里后,李建国在麦场上就骂开了:
「辛苦个捶子!当初这队是我们建起来的,地是我们开出来的,井是我们打出来的。最初的地窝子也是我们挖出来的,就连条田梗子丶农渠也是我们组织挖出来的。
这帮老家伙别看年纪大,大多来的都晚,辛苦啥?老家有这麽多地吗?那一亩三分地还用着着辛苦?又不是在上面绣花!一个个倚老卖老,看看敢不敢当着我面说这些话?」当然是不敢的。毕竟李建国是实实在在的真的队里的元老,建村的那些人和他关系都不错,知道李龙搞收割机,这些人也乐意帮忙。
他们是真正的建村的先行者,所以对于队里有多少土地丶能开垦出多少土地心里很清楚,也非常明白,以后机械化种地是大趋势,不然就凭队里这三百多号人,要纯用手去种几千亩地,那不得累死?
看不透这一点的就是老古董,以后慢慢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跟在后面捡别人剩下的吃,反正想挣大钱肯定是挣不到,毕竟没那个敏感性。
第二天下午,李龙去给杨苹苹娘家割麦子的时候,乡里的宣传干事姜至瑜骑着自行车追到了地里。她是先去的四小队,找到李家,得知李龙去了三小队杨家割麦子,便又赶到了杨家,然后由杨苹苹的妈带着到了地里。
杨苹苹的父亲杨勇和大哥杨新平在地里准备捆麦子,这边李龙已经割了七八亩,拖拉机不停的在地里来回收割着。
附近三小队其他人家在麦地里手工割麦的时候,偶尔会直起腰看个新奇。
毕竟这玩意儿真就是个新鲜事物,从来没见过。更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康麦英他们见过,但基本上没怎麽用过,这收割机比那个小,感觉更亲民一些。
姜至瑜是主动向乡里申请过来采访的。上次李龙的民族团结的事迹见报后,她后悔极了。明明是自己乡里的人,怎麽就没能把握住这一点,进入深入挖掘呢?
毕竟先前她采写李龙进行特种养殖的时候,其实那时候李龙已经提了一嘴和山里的牧民兄弟的关系。
只是当时姜至瑜并没有特别的关注——民族团结教育月去年是头一年开展,她的重视程度不够,把这件事情就给忽略过去了,直到李龙见报,受县和自治区表彰,姜至瑜才感觉有些后悔。
所以这边麦收一开始,她得知李龙搞了个收割机割麦子,便立刻给乡里申请了一下,下来采访了。
杨家的五十亩麦地并不在一块,一边三十五亩一片,一边是十五亩一边。三小队的地没有四小队那麽多,但在整个乡里来算也不少,现在有一千多亩,后面还有不少可以继续开垦。
李龙现在割的是十五亩这块地,姜至瑜过来等了不到半个小时,李龙就把这块地收割完,然后准备转场。
姜至瑜就把他拦了下来。
和姜至瑜有一面之交,李龙也不好不给乡宣传干事的面子,正好也给拖拉机加水加油休息一下,便先停了下来。
在这个时候,附近麦田里就有人过来打问收割机的收割价钱。
「两块钱一亩,给钱也行,麦子下来用麦子顶也行。」李龙现在知道变通了,「要麽一亩地两块钱,要麽给十五公斤麦子,任选。」
「不贵。」姜至瑜点点头,在小本本上记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