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小燕文学>皇叔且慢 > 第五百七十二章 泉州的消息(第2页)

第五百七十二章 泉州的消息(第2页)

“昨日吏部上了一封奏本,殿下看看。”王祐说着,突然从案上翻找出一份奏本来递给赵德昭。

赵德昭奇怪,说着走私商的事呢,关吏部什么事。

不想他翻开一看,原来是个叫陈谦的江南国将领上的自陈奏本,也不知从哪里听到朝廷需要水军将领,他便毛遂自荐了。

“想来是从原吴越国旧臣听来的消息,这不重要,”薛居正看向赵德昭,“陈谦是陈诲胞弟,陈诲可是江南国有名的水军将领,若他还在,定然比陈谦更合适,只可惜。。。”

可惜陈诲死了,陈谦虽比不上他兄长,但眼下找不出第二个人来,赵德昭觉得试一试倒也无妨。

赵德昭收起这封自荐奏本,决定待会便去见一见他,若合适,就让他赶紧带着火器去泉州拿走私商去。

“对了,还有一事。”薛居正见赵德昭要走,开口把人拦了下来。

“老师还有何事?”赵德昭重新坐了下来。

“此事是平江府递来的,不过不仅仅关系到平江府。”薛居正叹了一声,看上去颇是愁苦。

赵德昭也难得在薛居正的脸上看到他有这般神色,感觉事情不一般。

“平江府素来是江南繁华之地,可繁华也有繁华的问题,王知州自上任之后兢兢业业,听闻每十日便亲自巡查村镇市井,又在户房翻了不少旧档,现了一个问题。”

薛居正将王承衍夹在奏本中的一份数据找了出来,上面详细统计了这十年以来江南人口、田亩、粮食产量以及赋税数据。

赵德昭拿到手,乍看这些数据都是呈上升态势,很符合江南繁华的表面。

可是细看,赵德昭便现了其中问题,这些数据的确是上升,但却属于边际递增减少,也就是总量是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却是减小,在江南,这不正常。

田亩数量增加,在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以及水利、耕种条件愈好的形势下,粮食产量和赋税应当是同田亩数量增加保持一致。

照这个趋势下去,不出几年光景,粮食产量或许就会要出现负增长了,这可不是好消息。

赵德昭忍不住“啧”了一声,不得不说,王承衍可真是个人才啊,娶了公主做了驸马,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荣华富贵是不愁了,竟然还亲自走访乡舍,这番呕心泣血为国为民,正是大宋需要的官员!

“江南这地方商贸繁荣,各种行业也都比其他地方要兴盛许多,就说手工业,平江府匠人多,玉雕、核雕、木工,还有丝绸,光这个丝绸行业就能衍生出生丝啊茧啊这些,又是靠运河。。。”

王祐叹了一声接着薛居正的话道:“沿运河又能展出多少行业,行商多,茶馆业也能兴盛,还有船业、码头商帮等,商业展得好啊,能提供的活计也多,给的工钱也多,这本该种田的一看,给人帮活的工钱就能养家糊口,说不定还有余钱,谁还乐意辛辛苦苦种地。”

说不定种地交了赋税,最后还不够一家人吃喝的,这么一比较,傻子才会留下继续种地,长此以往,田地定然是要荒废,如此一来,登记在册的田亩数是多的,可实际却没人种,或者将田地卖给豪绅或者官员。

豪绅但凡家中有中了举人的,名下田地便不用赋税,官员便更不用说了,所以这赋税也会日益减少,于朝廷很是不利。

赵德昭自然明白,除了手工业展带来的工作选择对土地的冲击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宋对于土地不抑兼并政策的影响。

土地问题永远是各个王朝最基本的问题,若能解决好土地问题,王朝也会存在得更久一些,解决不好,那最后王朝情况便会一不可收拾。

百姓没了立身之本,没了吃喝,自然就要闹,闹大了就成了贼成了匪,朝廷有了内乱,便会有外敌,王朝也就走到了末路。

除非,这个时候朝廷能快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内乱平息,才有精力对付外敌。

只可惜,土地兼并到后面要解决难于登天,因为要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土地,还有拥有大部分土地的豪强和官员,皇帝若强行要解决,说不定还没有将内乱平息,大臣们就能将皇帝给解决了。

难啊!

赵德昭也是没想到,他这个大宋第一任太子,大宋建国才多久啊,就要开始面对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了。

他何德何能,金手指开再大,一时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啊!

唯一好的是,就算最后没有办法采用强制手段,以大宋初年的兵力国力,当不至于引太大的动乱。

“此事。。。还得慎重考虑,先把奏本递给官家吧!”赵德昭最后道。

“好,下官待会便进宫,将这几份奏本送去给官家。”薛居正看向赵德昭,“殿下可要一同去?”

“我便不去了。”赵德昭站起身来,事情自己都知道了,暂时也没好的办法,去了也没用,再说他还得去见那个叫陈谦的呢!

吕余庆还有政务,王祐又曾经负责大宋财物,薛居正便同王祐二人入宫去见皇帝,赵德昭则去了楼务店特意为江南国官员造的一片宅子附近,而后选了处茶馆,命周威将陈谦找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