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我们建设两套体系!
一套是现行的体系,一套是升级的体系。
现行体系主要是维护现有的手段,尽快让标准进入临床和实践中去。
这一套体系,完全可以适用于现代社会和西方国家以及国际环境。
同时呢,我们慢慢来第二套体系,属于未来版本。
这套版本,对国内高精尖和临床领域使用!
我们不再局限于某些药物使用多少克。
而是,建立一种新的评判标准。
这一套标准,属于更高层次的建设。
而且,通过对第二套体系的研究,逐渐在未来掌握技术升级,同时更新第一套体系。
让两者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保留我们流传和完善几千年的中医中药的精髓和智慧的同时,还能构建出来更符合科学理论和说服力的现代科学语言体系。
只有如此!
我们的中药,才能真正意义上打破标准的桎梏!
说实话,我感觉越是研究,越觉得这个标准非但不是好事儿,而且是坏事儿。
桎梏了我们的展!
所以,我们这样一来,两套标准,两套指南。
前后相互链接,不断更新,不断创新!
既保持了中医的特性,也在现代医学展的时代不落后!
还能“有效成分说不清、疗效机制道不明”的瓶颈,赢得国际医药界的广泛认可。”
“大家觉得怎么样?”
陈路忍不住瞪大眼睛,有些期待的看着众人。
果不其然。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众人眼睛直接亮了起来。
“可以!”
“没错,完全可行!”
“这就相当于两种语言,一种是国际化的语言,一种是符合中医特色的语言系统。”
季友年等人都纷纷的点头应了下来。
“好!”
“那就这么办!”
陈路一拍桌子,顿时决定了下来。
有了方向,事情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种标准的建立是好事儿,既解决了中药在国际层面上的不认同。
还能解决目前国内中药科研和治疗领域的困境。
最起码不会说因为一些克数的变化,就导致了医疗事故的生。
这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中药标准,绝对不仅仅是针对中药材市场那么简单。
而且是对于国内中医药治疗准则的一个新标准。
按照这种“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信号”的四个维度的疗效机制建立起来的体系,会更加完善,而且更加成熟一些。
这相当于给后人研究中医,打下了一个坚定地基础。
不算少走了弯路!
陈路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多才回家。
此时此刻,夜幕降临。
伴随着车子驶入小区,停在门口。
陈路也看见了跪在门口没有起来过的陈知礼。
陈路忍不住看了一眼对方,但却没有下车。
邓春来说了句:“跪了整整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