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小燕文学>我的老板是崇祯 > 第187章 侯恂入职兵部(第1页)

第187章 侯恂入职兵部(第1页)

朱由校让王体乾退下让他明天就回乡探亲,王体乾跪下谢恩后便走了,朱由校嘴里喃喃着:“这古人动不动就下跪真的是服了,不行,回头得改改规矩,只作揖不可以吗?”说完又回到御案前将关于摊丁入亩的细节问题都写下来,到时候让袁可立帮他看看。

而另一边他的好弟弟信王已经找到周玉凤二人正在风花雪月之中,所谓风花雪月,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此刻的景象:屋外雪花纷飞,寒风凛冽,夜幕已然降临。通常而言,下雪之夜或许能瞥见那轮明月悬挂天际,但此等美景实属难得一见。细究起来,下雪与降雨在某种意义上颇为相似,皆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区别仅在于前者出现于寒冷气候之中,后者则多发于温暖天气之下。故而,每逢雨雪交加之际,若空中乌云密布、层峦叠嶂,则日月之光势必难以直达人间。缘由无他,浓密的云翳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阳光及月色牢牢阻拦,令其无法穿透云层抵达大地。不过,倘若降雪之时云量稀少,从理论上来讲,人们便有望目睹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与皎洁的明月。只因稀薄的云层无力抵挡星月光辉,它们得以穿越阻碍,映入世人眼帘。然则天公若不作美,乌云蔽日,浓厚异常,无论风霜雨露,要想一窥那遥挂苍穹之上的冷月或是璀璨星辰,恐怕都是痴人说梦罢了。

花园中的亭子里弥漫着淡淡的梅花香。两人相对而坐,眼神交汇间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他们轻声细语地分享着分别后的点点滴滴,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彼此的关怀和牵挂。尽管心中澎湃着激情,但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始终保持着一份克制与矜持。

时光荏苒,距离婚礼只剩下短短两个月。此刻的他们,爱意愈发浓烈,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般绚烂夺目。在这美好的时刻里,他们仿佛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纷扰,眼中只有对方的存在。

亭外的世界渐渐安静下来,唯有风雪和鸟儿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啼鸣。在这个宁静的角落里,两颗心紧紧相依,共同憧憬着未来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熊府之中,熊文灿、熊夫人以及李义三人正围坐在餐桌前享用着美食。熊文灿和熊夫人细嚼慢咽,显得十分优雅;反观李义,则是风卷残云般地大口吞咽着米饭,眨眼间一碗饭便已见底。熊文灿见状不禁摇头叹息道:“慢点吃啊,又没人跟你争抢,注意一下仪态。”此时的李义满嘴都是饭菜,呜呜囔囔地说不出话来。熊文灿担心他会噎到,连忙挥手示意让其停下。

一旁的熊夫人看着李义狼吞虎咽的模样,心中满是怜爱之情,柔声说道:“可怜的小弟,想必在辽东那种苦寒之地一定受了不少苦头吧。当初离家时还是那般白净秀气,如今归来却连面容都变得粗糙了许多。”李义终于将口中的食物咽下,回应道:“嫂嫂说得没错,辽东那里实在是太冷了,简直可以用滴水成冰来形容。白天还算好过些,但到了夜晚,营帐内若没有两个火盆取暖,根本无法入睡。”熊夫人惊讶地叫出声来:“天啊!那里竟然如此寒冷,难道不是很容易把人冻死吗?”李义皱着眉头回答道:“确实如此啊,军中已经有数千名伤兵被冻死了,而因冻伤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更是多达上万之数。他们的手流着脓水,脚也长满了疮,状况惨不忍睹。我们所携带的防寒衣物,抵御咱们这儿的严寒还勉强可以,但面对那边的极寒天气却毫无作用。”

熊夫人听完后,心中悲痛难忍,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她那原本清脆悦耳的声音此刻也变得沙哑哽咽起来,“这些将士们实在是太可怜了啊!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却不幸牺牲在战场之上。真不知道他们都是谁家的好孩子,又有多少父母妻儿在家中日夜期盼着他们归来……”

熊文灿同样心情沉重,他长叹一口气,满脸愁容地说道:“是啊,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用生命扞卫了国家,我们必须要好好善待他们的家人。明日一早,我便立即进宫觐见陛下,请陛下对这些阵亡将士的家属予以更优厚的抚恤与关照。只是,夫人呐,依你之见,究竟应当赐予何种待遇方算妥当呢?”熊夫人哪里懂得这些东西,眼睛看向李义,李义沉思片刻后开口道:“这必须要从现实情况去考虑才行啊!例如,可以减轻多少年的赋税与徭役呢?每个月又该赐予多少口粮才合适呢?另外,若家中有孩子,则可免去学费,由朝廷出资让他们念书;若是家庭遭遇困境,也能向县衙求助。假如县衙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敷衍塞责而不办实事,那么就连同知府一起惩治。除此之外,还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可以在这些人家中悬挂一块‘忠烈之家’的匾额,并由当地县令率领县内德高望重之人,敲锣打鼓地将匾额送至府上。同时,也要将此事载入县志之中。对普通百姓而言,以上种种皆是难以企及之事啊!”熊文灿听完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此事需要六部共同承担责任。他一边想着,一边站起身来说道:“你慢慢吃,我去书房写折子去。”话音未落,熊文灿便急匆匆地离开了,只留下熊夫人和李义二人。李义望着熊文灿离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熊夫人见状,连忙给李义夹了一个大大的鸡腿,安慰道:“小弟啊,别叹气,快来吃个大鸡腿。”李义笑着道谢,然后一边啃着鸡腿,一边好奇地问道:“嫂嫂,最近店里的生意如何?”

熊夫人满脸笑容地回答说:“可好啦!我已经把店铺扩大了规模,每天都能赚到百八十两银子呢。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从周边地方慕名赶来,甚至有人想要从我这里拿货去外面贩卖呢。”听到这些,李义也非常高兴,他接着说道:“对了,嫂嫂,我这儿还有一样好东西,如果拿出来制作售卖,肯定也能大受欢迎。”

熊夫人不禁捂住嘴巴,惊讶地问道:“啊!你竟然还有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呀?”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不可置信的神情。

李义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轻声说道:“口红。”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熊夫人疑惑不解,继续追问:“这口红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我可从来没听说过呢。”她皱起眉头,努力思考着这个新奇的词汇。

李义耐心地解释道:“这口红就是涂在嘴唇上的,可以让嘴唇变得更加鲜艳动人,就像口胭一样。但又不同于口胭,它更加小巧轻便,方便携带,而且使用起来也比口胭更加简单快捷。”

熊夫人一听,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她兴奋地说道:“果真如此?那这东西怎么做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制作方法,岂不是可以大赚一笔?”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似乎已经看到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向她招手。

李义笑了笑,安慰道:“嫂嫂莫急,明天早上我会把制作口红的方法写出来给你。不过这可是我花了不少心思才研究出来的秘方哦。”

熊夫人突然心生好奇地问道:“小弟呀,你现在真的是愈发神秘了哦!居然对这些女子使用的物品如此了解,难道说。。。。。。”她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惊人的念头,脸颊不禁微微泛红起来。

李义见状,急忙咳嗽几声打断道:“嫂嫂可千万别乱想啊!我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怎会有曹叡那种特殊癖好呢?其实这纯粹只是个人爱好而已啦,喜欢研究探索一些新鲜事物罢了,请嫂嫂不要胡思乱想呀。”

熊夫人听完后,笑得前俯后仰,说道:“哎呀,我又没说什么嘛,你何必如此着急解释呢?”接着,她又语重心长地说:“小弟啊,你年纪也不小咯,确实应该找个媳妇陪伴左右才行呀。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既然你父母不在身边,那么作为嫂嫂的我自然要替你操操心啦。要不这样吧,嫂嫂帮你挑选一个合适的姑娘,怎么样?”

李义一听,顿时满脸通红。毕竟他这个母胎单身至今已达三十载的光棍汉,突然听到有人要给他做媒提亲,实在感到有些难为情。于是他羞涩地回答道:“嫂嫂言重了,我目前还没有心思考虑婚姻大事呢。我一心只想成为大明的霍去病,哪能被儿女私情所牵绊呢?”熊夫人叹道:“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你是做到了,建奴也灭了平天下你也做到了,听话啊,齐家也该有了,听话嫂嫂明日就去帮你物色一个,就这么说定了。”说完熊夫人就走了,不给李义反驳的机会,李义也只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听天由命吧。”说完也回了房间,宽衣解带泡个热水脚就睡了。

第二日卵时初,熊文灿慢慢地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然后起身走到水盆前开始洗漱。熊夫人早已等候多时,待熊文灿洗漱完毕,她立刻上前帮助丈夫穿上那件华丽而庄重的官袍。

熊文灿一边任由妻子摆弄着自己的衣物,一边开口说道:“这段时间义弟无需上朝,你就别去叨扰他了。皇上另有要事交给他办理。”熊夫人乖巧地点点头,手上动作不停,继续仔细地整理着熊文灿的官袍。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熊文灿迈步出门。此时,天空中正飘洒着星星点点的雪花,仿佛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薄纱。经过一夜的降雪,大街小巷满是积雪,人们纷纷忙碌着铲除积雪,以保证道路畅通无阻。

熊文灿骑上马,小心翼翼地朝着午门的方向前行。由于路面湿滑,积雪深厚,马儿每行进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一路上,与他一同前往上朝的官员们络绎不绝,但大家都默默无语,只顾埋头赶路。

就在众人匆忙前行之际,前方突然出现了几个锦衣卫。他们身骑骏马,快速向这边奔来。其中一名骑马的百户高声呼喊道:“陛下有旨,今日大雪纷飞,道路崎岖难行,朝会暂且取消。诸位大臣可径直前往各自的衙署处理公务!”

熊文灿听闻此言,心中暗喜。他随即示意马夫改变路线,直接赶往兵部衙门。沿途所见,那些已经提前到达的官员们也纷纷转身走向各自所属的衙署。一时间,原本热闹非凡的街道变得冷清起来,只剩下那些辛勤铲雪的五城兵马司的人和偶尔路过的车马声。熊文灿的马车走过承天门看到那边的雪还没有被铲走,无奈只能慢行。

一路艰难的到了兵部门口有人扫雪门里官员们进进出出,进了内堂后地火龙将屋子里烘得暖暖的,熊文灿回到自己的位子上马上就有人端过来一碗姜汤,熊文灿一看居然是侯恂,惊讶道:“侯大人你不是在京营吗?怎么在兵部了?”侯恂笑道:“陛下交待的事我也做完了,京营的新兵已经练得差不多了,陛下任命我为兵部左侍郎前来辅助尚书大人。”说完还拱手一礼。

熊文灿也向他道喜,随后侯恂掏出一份奏折里面是他对京营整顿后的结果,熊文灿一看这内容由衷地佩服侯恂,现在的三大营是兵员满额,都是十八到二十五之间的青壮,也将李义在军中办学堂的模式给搬过来用,现在军中大多数人都识字,对于将领的命令大多数情况下也能不折不扣的执行,甚至在每个百户名下都配了两名文官负责思想工作,军中训练和作战他们不能干涉,在京营中也没有监军这一职务,他也明白监军是个弊端,懂行军布阵的文官和太监太少,大多数都是以势压人乱指挥,就上书撤销了监军,本来以为朱由校会不同意没想到很快就批下了没有了掣肘自然效率更高。

喜欢我的老板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我的老板是崇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