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五。
晨曦破晓,日光斜照,洒落在泗水县。鸡鸣犬吠交织,县城仿若被一层金纱轻覆,宛如仙国之中安宁祥和的小镇。
一群民兵整齐列队,他们身着甲胄,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县城街头,而后浩浩荡荡朝着南边进。
民兵们的家人跟在队伍后面,眼中满是不舍,纷纷叮嘱着。行至县城南边出口,亲朋好友们相互作别,场面满是离情。
此次行动,苏尚极为重视,事前多次强调其重要性。毕竟这是主动出击,若有闪失,将会对后续诸多安排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她神情严肃,郑重其事地安排众人出征。
吴保心中虽满是期待,但也丝毫不敢大意。他所带领的五十人队伍里,配备了至少二十条火枪。
在这山林之中,火枪的威力远胜弓弩。
更何况,还有武功卓绝的李幼白相助,吴保心中对此次行动的胜利满怀信心。领命之后,他带着队伍迅离开县城,沿着土路向东南方向行进。
水梁山往南,径直可达南海。那片海域辽阔无边,海盗、倭寇肆意横行。
曾经,沿海一带有着不少以打渔为生的村落,然而官府对海盗、倭寇的侵扰不管不顾,百姓不堪其扰,纷纷逃离家园。到如今,海边已鲜见百姓的踪迹。
众人一路南行,沿途虽有青山绿水,可在这荒无人烟的景象衬托下,处处弥漫着荒凉的气息。一路上能见到的人,除了各自割据的势力,便是占山为王的匪徒。
在苏尚掌控泗水县之前,南边这些土路鲜有人迹,多是从北边送货出来的商队偶尔经过。
这些商队通常会囤积货物一两个月,才会派人出行,并且还会雇佣大量人手,以防遭遇海盗和倭寇。毕竟,这些海盗、倭寇毫无道义可言,只要看到商队携带财物,便会直接抢夺,或是在路上设下埋伏。
若是打不过,他们便会迅逃回海上,如同狡猾的泥鳅一般。
行路途中,吴保向李幼白大致讲述了水梁山南边的情况。吴保的家乡吴家村位于泗水县西北一角的山里,他对沿海之事了解并不多,此时也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全盘托出。
这番交谈,权当是路途闲暇时的闲聊。
李幼白此前与卢剑星前往马庄,归来时乘船顺海路前往东州,途中并未遭遇海贼倭寇。
不过,从东州离开时,她曾目睹村落被屠的惨状,见识过这些恶人的凶残。
她暗自思忖,那些敢于在海上行船的商队,大多具备不俗的武装力量,而沿海村落却毫无抵抗之力。倭寇之流,皆是欺软怕硬的家伙。
众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不知不觉,晌午已过。这支五十多人的小队已经前行了大约三十里。
他们轻装上阵,只携带了食物和兵器,尚未进山,行进度还算不慢。
然而,越往山林深处走,他们的处境就越危险。泗水县的局势已然生变化,水梁山里的人对泗水县的态度也难以捉摸。
往昔,县城里的商户与山贼盗匪相互井水不犯河水,商户给了过路费便能顺利通行。可如今,情况变得微妙起来。摆在山贼盗匪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加入泗水县,接受苏尚的管理,离开山林;要么与泗水县为敌,兵戎相见。
根本不存在中立一说,毕竟若有人声称中立,商队经过时,他们万一暗中使坏,届时再防范就为时已晚。这便是立场的选择。
吴保拿出地图查看一番后,对李幼白说道:“白姑娘,顺着前边的土路上山恐怕不太安全。
我们所带食物仅够维持两天,要是能拿下一伙山贼,获取他们的物资,我们便能继续前行。我派个腿脚麻利的兄弟到前面去探探路。”
按照计划,两天的作战时间本是比较充裕的。双方人数都不算多,不至于展成大规模械斗,况且又不是攻城之战,不会僵持太久。
李幼白却出声阻拦道:“还是我去吧,你们跟在后面就行。”
吴保心中暗自欣喜,一路上他还担心李幼白不好相处,虽说苏尚派她协助自己,可她毕竟是武功高强的高手,这类人往往自视甚高。
没想到,李幼白如此平易近人。“那就有劳白姑娘了!”吴保感激地说道。
李幼白不再多言,几个箭步便跃上林中古树,朝着山上掠去。她虽未专门修炼轻功,但掌握御物术后,轻功对她而言便没那么重要了。
她飞行的距离取决于天书存量的多少。此刻,她如同落叶般轻盈,踩着枝叶,以极快的度向山头飞去。
施展无眼术之后,天地间只剩黑白两色,飞鸟、虫鱼的细微动静都逃不过她的感知。
几个呼吸之间,李幼白便落在半山腰的岩壁上。她向下望去,只见一个二十多人的小团伙正在下方。
周边有一些生活痕迹,看样子他们已在此逗留了几日。这些山贼居无定所,整日在山里游荡,走到哪便在哪安营扎寨。
一来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二来是为了熟悉山路,便于逃窜和设伏。